
半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遺址。1953年發現﹐1954~1957年﹐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5次規模較大的科學發掘﹐發掘面積達1萬平方米。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﹐1958年建成了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。
大廳內保存著原始村落的一部分﹐面積約3000平方米﹐有房屋﹑窖穴﹑圈欄及大圍溝等遺蹟﹐展示了原始村落的面貌﹐反映半坡人的生產水平﹐以及當時的社會性質和制度。半坡遺址陶器上的魚紋圖案具有代表性﹐其中口部噙魚的人面紋飾最具特色。
遺址分為居住、製陶、墓葬三個區,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。基本陳列展出遺址出土的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﹐表現半坡人的生產和生活以及藝術創造,主要工具是木器和石器。
資料來源:中國大百科智慧藏
不太清楚這麼一個值得造訪的博物館怎麼會人煙稀少成這樣,館內除了工作人員,外國人多過於中國人,可來來去去也沒超過五十人,這情況讓凱特得以悠哉參觀,卻也想為它擊鼓鳴冤,館內的遺址面積與重要性,可不輸其他博物館,有空來西安可千萬不要錯過。
半坡博物館入口兩側的展館,可看性不高,剛參觀時還不覺得有啥了不起,走到後方遺址現場才讓人眼睛一亮,這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由一條深5至6米,寬6至8米的大防衛溝環繞著,房子雖然都已不復存在,地基部份確還清晰可見,連同屋內的裝潢佈置,考古人員都花足心思的做了清理與標示,圍繞著遺址四周的參觀步道還有螢幕做影片說明,除了房屋,還有窖穴、家畜圈欄及小孩甕棺葬群。

除了墓葬地點的差異外,原來新石器世代的人們不流行合葬,根據館內資料來看,除了二人及四人合葬墓各一穴外(合葬墓穴都是同性),其餘都是個人墓穴,不知道是不是那時代人少可享受單人房待遇,或是母系社會文化影響,沒有什麼比翼鳥、連理枝觀念,還是當時就流行個人主義的關係,其實用現代眼光來探索也挺有趣的,還可以順便訓練自己的創意。另外考古研究還有發現半坡人有所謂的「割體葬儀」,不過由於相關證據太少,所以不確定是偶然,或真的是當時葬儀,看來「全屍」的概念有可能是後代發展的,那我們是不是不要過於執著,對於大體捐贈或器官捐贈的倡導要更能接受。
若你不喜歡討論關於生死的話題,半坡人的陶藝文化也有相當的發展喔,小展覽室裡也有窯燒的相關遺址,總覺得跟蛇窯好像,是因為我非此道中人看不出來吧 :P
tags:新石器時代、半坡、博物館、遺址、墓葬、母系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